名人傳的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人傳的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名人傳的讀后感1
讀完整本沉甸甸的《名人傳》,心中的情感的涌流,波濤洶涌。
貝多芬在短短57載的光陰,給世界留下了龐大的耀眼奪目的寶藏。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本該和同齡人在外面玩耍的快樂時光,卻被他的那個殘暴父親鎖在家里,被逼著練琴。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里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
不僅僅是童年。貝多芬的`一生都是悲慘的、多災多難的。他一生都是窮困潦倒的,在他的后半生,他甚至是在失聰的情況下作曲。他總是同房東們發生糾葛,總是不斷地搬家。每當他處于創作高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我們可以想象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是這樣的頻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為四個公寓付房租。這無疑使他花掉更多的錢,這個本來就沒有多少積蓄的音樂家,變得更加貧窮,窮困。
但這些,卻并沒有打垮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他的作品中始終貫穿著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激勵著人們去追求一種博大的人生境界。
當我們面對命運的挑戰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無疑會給你帶來一種深刻的啟示和昂揚的精神。這部交響曲是他九部交響曲中的第五部,也是最杰出的一部。他不僅表現出貝多芬自己與命運搏斗的英雄氣概,同時也蘊涵著更加深廣的社會內容:命運像幽靈一樣,時時向人類襲來,妄圖捆縛住人們的手腳,以便任它擺布,然而,人類沒有屈服,奮起與命運展開了搏斗,終于,勝利的凱歌響起,人類戰勝了命運。作品中洋溢著一種蓬勃向上的斗爭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100多年來,它一直被譽為世界交響樂中的杰作。
讀完這本名人傳,我們也應該懂得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會在你不經意間,降臨到你身上。但是,當我們遭遇這些的時候,不應該怨人尤天,而更應該努力拼搏,擔當殘酷的命運,努力向前。
名人傳的讀后感2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名人傳》,現在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吧。
《名人傳》是由法國二十世紀的一個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所寫。這部名著由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個名人的故事組成。這里講述的三位偉人雖然出身經歷不同,性格特點迥異,但為了實現生命價值,他們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磨難挫折或失敗,卻沒有向命運低頭,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世界上的偉人。從這本書里我們可以知道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淬煉!
《名人傳》許多地方叫人看后難以忘懷,但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貝多芬,他出身貧寒,十三歲輟學,十七歲就擔起了家庭的重擔。貝多芬對音樂有著火一般的熱情,先后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此時,病痛已在叩門,一旦走進他的身體就再也不曾離開,一七九六年至一八00年間,耳聾開始侵蝕著他,耳朵日夜嗡嗡的鳴響,聽力越來越差,對聲音的敏銳已是大不如以前。這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該是一個多么大的打擊呀!但他卻和命運頑強的做斗爭,在耳朵完全聽不見之后,仍然創作出了那么多不朽的作品,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正如他自己所說:“人啊,靠你自己吧!”這句話是對世上每一個人的忠告,只有自己努力了,不畏艱難,就一定會取得你所夢想的成功。
看看貝多芬的成長經歷,再看看我自己,家庭環境好,爸爸媽媽對我的學習非常重視,對我的有關學習的要求一向是有求必應;學習環境也好,有好的學校,五小在油田學校排名第一,老師也好,對每個同學的學習都非常上心,同學也好,大家平時都和睦相處。這些環境已經很不錯了,可是我的學習為什么還是一點都沒有長進呢?我想還是自己從小怕吃苦,依賴性強,沒有堅韌不拔的學習精神,看來,好的學習環境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
這本書使我深刻的領會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的含義,使我受益匪淺。
名人傳的讀后感3
我愿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貝多芬
一本厚重的《名人傳》,仿佛蘊含了名人們所有的精神與智慧。那深藍色的封底,映襯著貝多芬沉郁而深邃的眼神,不知不覺地讓人內心為之震顫。
貝多芬的一生震撼著我,我敬畏貝多芬的一生。
那首時而頹喪時而驕傲的《幻想奏鳴曲》,反映著貝多芬的杯具。壓抑的曲調,仿佛是貝多芬內心痛苦的對白。它向我們哭訴著貝多芬悲慘,被禁錮了的童年。他的父親蠻不講理,酗酒,將生活的重擔過早的壓在貝多芬稚嫩的肩膀上。可悲的事實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傷痕,但他對自我的童年以及其住處,永遠堅持著一種溫柔而凄涼的回憶,正如曲中沉重卻溫和的曲調。
那首具有浪漫底克風雅的《第四交響曲》,是一朵精純的花,蘊藏著貝多芬一生比較平靜的日子的香味。簡便的曲調,如同一支從山上跳躍下來的小溪,純凈的不含一點雜質,歡快,活躍。此時的貝多芬已同特雷澤·特·布倫瑞克訂了婚,攀上了成功的頂峰。貝多芬為感情妥協著,處處彬彬有禮,忍耐講究。這也許是貝多芬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段了,但甚至,《第四交響曲》的幻夢與溫柔的情調下,還深深埋藏著他雄獅般可怕的脾氣。這也許暗示著貝多芬失敗的婚姻與一生的杯具。
那首慘痛絕望的《降B大調奏鳴曲》,就如同貝多芬痛苦的反抗的怒吼。作為杰出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失聰絕對是致命的一擊!那雙給予他榮譽,又剝奪他自尊的雙耳,使貝多芬千瘡百孔的心在死亡的邊緣痙攣,掙扎,抽搐,反抗!生性不羈的他,最終以毅力堅強的戰勝了命運無情的捉弄,多么偉大的.英雄!上帝是不公平的,貝多芬的侄兒雪上加霜的折磨得他焦頭爛額。他對侄兒的愛,就如同一去不復返的海浪,滲透沙灘,不留痕跡。在重重壓迫與苦難下,貝多芬竟創作出了如此繁多而經典的鋼琴曲,這需要何等的毅力與信念!他出色的證明了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他雄獅般堅毅,堅定的眼神,永遠烙印我心……
不經過戰斗的舍棄是虛偽的,不經過劫難磨練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茍且,小智小慧是我們的致命傷。這一切都源于貝多芬的啟示。
名人傳的讀后感4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所著,里面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在這部書中,作者緊緊把握住這三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用深刻的言語刻畫出三位藝術家的不朽的成名歷程。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
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青年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麻木的酒鬼。這些不幸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墮落,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一次降臨了:他失聰了。對于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能夠欣賞到動人的音樂;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世界從此變得安靜了,這種打擊不是常人所能承受得住的。而他卻做到了,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仍然挺立于音樂之巔,并說了一句鏗鏘有力的話:“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是什么支持著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著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峰,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另外兩位名人,有著和貝多芬不相同的悲慘命運,但他們卻有著共同的執著信念。所以說,他們是偉大的人,是英雄!
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而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的時代,我們應該多讀一讀像《名人傳》這樣的書,將我們的思想進一步凈化,使我們不單單生活在物質豐富的世界,還在龐大的精神生活里暢游翱翔!
名人傳的讀后感5
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于是,循著這句鏗鏘的序言,我打開了讀《名人傳》的好奇窗,打開了追尋征服者的敬畏窗,也打開了蛻變進行時的心靈窗。
作者在傳記中還原了三位英雄在苦難中追求真善美的心路。貝多芬,被命運捉弄的耳聾的音樂天才,于是他把自己包裹起來,表面的`強悍掩飾了內心的孤獨。米開朗琪羅,患憂郁癥的雕刻藝術的巔峰,他恨不得給世界來一場雕刻的洗禮,只知道工作卻不肯去改善生活。托爾斯泰,文壇上一顆永恒的明星,近乎瘋狂的信徒卻被扣上了“邪教徒和叛教者”的帽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決心擺脫貴族生活。
——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句古訓: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人生不是來吃苦的,但我們每個人都難免會被苦難突襲。所以苦難把我們人生軌跡安排成了一個岔路口:你可以選擇怨天尤人,或者選擇直面苦難。這三位巨人在面對生命的激流時毫不妥協,所以成為了被痛苦和磨難造就的偉人。
那我們呢?是拿出不倒翁的精神去打倒苦難,還是干干脆脆、爽爽快快地被苦難打到?
——我想,不如放手一搏吧。茍且偷生的活過有什么意義呢,不如把苦難當做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像戰士一樣擷著希望去參與這場煉獄。過程乍一看很殘酷,實際上到了最后,說不定我們還能收獲一雙火眼金睛。當然,這個奇異果可是需要我們用信念去播種,用拼搏去灌溉,用堅持去呵護,用頑強去護理。
再悉數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哪位不是頂著暴風雨前進的呢?前蘇聯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身體癱瘓、雙眼失明的情況下依然以筆為武器,用一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激勵后世青年;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羅斯福,39歲時患上小兒麻痹癥,但他的生命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以更耀眼的生命之光獲得了美國人民更高的支持率;同樣,身患盧伽雷病的物理學家霍金,全身唯一能動的地方只有兩只眼睛和3根手指,但他依然行走在向宇宙進發的道路上,把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推向更高的高度。
——成長,便在這美麗的疼痛之中。
【名人傳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名人傳讀后感-精選名人傳讀后感04-02
名人傳讀后感04-04
名人傳讀后感04-01
名人傳讀后感03-31
名人傳的讀后感04-01
名人傳讀后感04-03
名人傳讀后感05-20
《名人傳》讀后感05-21
名人傳記讀后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