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成語典故作文

時間:2024-07-13 05:50:51 成語 我要投稿

有關成語典故作文錦集6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成語典故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成語典故作文錦集6篇

成語典故作文 篇1

  縱虎歸山

  東漢末年,劉備處境艱難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謀士程昱知道劉備不是等閑之輩,勸曹操盡早除掉劉備。劉備為麻痹曹操,裝做種菜不問政治。曹操滅了呂布后,劉備請求帶兵攻打袁術,曹操給了五萬軍馬,劉備離開曹操自立旗號。

  【出處】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

成語典故作文 篇2

  舊病復發

  薛蟠在酒席上調戲柳湘蓮,遭到柳湘蓮的一頓毒打后,覺得沒有面子在京城呆下去,于是想與手下員工一起外出做生意,請示薛母,母親沒有主意,寶釵認為應該讓他去試一試,如果舊病復發也沒辦法,如果徹底改變同性戀倒也是好事。

  舊病復發的意思是:比喻老毛病又犯了。

成語典故作文 篇3

  異曲同工

  西漢時期有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和揚雄都是以詞賦見長,司馬相如是漢景帝時期的人,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辭藻華麗;揚雄是漢成帝時人,作品有《甘泉賦》《河東賦》,主張修政。唐朝文學家韓愈評價說“子云相如,同工異曲。”

  【出處】唐朝·韓愈《進學解》:“子云相如,同工異曲。”

  【釋讀】不同的曲調演得同樣好。比喻話的說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達到成效。

成語典故作文 篇4

  開卷有益

  【出處】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太宗日閱《(太平)御覽》第三卷;因事有闕(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釋義】

  開卷:打開書本;益:益處;收獲。打開書來看;就會有收獲。

  【成語故事】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文臣李防等人編寫一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這部書是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的,故定名為《太平總類》。對于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御覽》。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巨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么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么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

  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并不覺得勞神。

  于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并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讀書,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閱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謂。后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有益處。

成語典故作文 篇5

  后生可畏

  出處《論語·子罕》

  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也!

  釋義贊揚少年聰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故事元朝的大臣徹里帖木耳,處理公務精明干練,善于決斷。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并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種制度。

  后來,他升任相當于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求廢除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大師伯顏表示支持,但反對的很多。有位御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請求順帝治徹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制度倒是贊成的。因此不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除科舉制度的詔書,準備頒發下去。書還未下達,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參政許有王,又出來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會怨恨的。”伯顏針鋒相對地說:“如果繼續實行科舉考試制度,世上貪贓枉法的人還要多。”許有王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制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嗎?”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參政一個人可以任用!”許有王不服氣,舉出許多當時中舉的高官來反駁伯額。伯顏當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于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滿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門聽讀皇帝下達的廢除科舉制席的詔書,許有王還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聽讀。看來,皇帝特意要讓這個反對者將詔書聽得明白些。許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懼怕得罪皇帝遭到禍害,只好勉強跪在百官前列聽讀詔書。聽讀完詔書后,百官紛紛回府,許有王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有個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著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說:“參政,你這下成為過河拆橋的人啦。

  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官的,現在宣讀皇上關于廢除科舉制度詔書,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廢除科舉制度的領頭人,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后就把橋拆掉一樣。許有王聽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離開。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成語典故作文 篇6

  江郎才盡

  《南史》中除了記載以上故事外,還記載了一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生在張協與江淹之間。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 平淡得一無可取。于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 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里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其實并不是江淹的才華已經用完了,而是他當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務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節選自《應用寫作》1995年第8期《但愿“江郎”才不盡》)

  【出處】 鐘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而后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后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釋讀】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文思漸衰竭,本領漸盡。

【成語典故作文】相關文章:

有關杞人憂天的成語典故12-04

有關潘安的成語典故12-09

有關刻舟求劍的成語典故12-09

有關殘杯冷炙的成語典故12-09

有關發奸擿伏的成語典故12-09

有關戰爭的成語典故12-09

與民間習俗有關的成語典故12-07

帶典故的成語故事12-09

有關安如泰山的成語典故10-07

有關于覆水難收的成語典故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