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供銷社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按照縣委的統一安排部署,用3個月左右時間在全縣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縣社黨委高度重視,統一安排,我們深入到尚村鎮西巖坊、王屯、留村、新民、張屯五個村、通過采取個別談話,座談交流,問卷調查的方式開展調研活動,廣泛聽取基層黨員干部群眾意見,就如何貫徹執行好黨的群眾路線,進一步增強干群關系,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西巖坊、王屯、留村、新民、張屯五個村人口6605人,土地面積7130畝,村民小組25個,現有黨員136人,貧困戶57戶,五保戶5戶,土房、危房32戶。
二、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存在的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一是農業產業結構沒有更新。尚村地區產業結構以傳統農作物種植為主,和啞柏青化等地相比,經濟作物缺乏,加之當前土地流轉難度大,承包土地種植養殖等無法正常進行,農民在發展產業的初期缺乏前期投資,籌款、貸款難度大導致產業難以有效發展。老人、婦女、小孩在家中種田青少年外出打工現象普遍存在。
二是富農產業比較落后。中央實施農村“一村一品”工程以來,由于各種限制性因素本地區富農產業發展緩慢,其中王屯村苗木只占村土地的,西巖坊,留村,張屯、新民村都以種植為主,留村的掃帚、張屯的編織,王屯的運輸等都集中在少數戶,沒有形成組織化、規模化發展。同時產業發展缺乏農村合作組織,農民專業社的帶動示范作用。
三是弱勢群體較多。尚村鎮由于農業以傳統產業為主,鎮村兩級集體經濟薄弱嚴重制約著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各村貧困戶、低保戶較多,村上土坯房的戶數較多,且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四是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在群眾路線調研中,人民群眾要求政府加強基礎設施投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的呼聲十分急切。我們在調研的過程中,西巖坊、留村、張屯各村都要求政府在節水灌溉,水利建設上加大投入改善現存的水利條件,其中張屯村的人飲用水,由于設施不善,嚴重污染,無法飲用,群眾已出現嚴重的飲水困難,王屯村小學教室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新民中學學生眾多,生活排污已嚴重影響了村民的正常生活。
五是干部作風有待改善。群眾普遍反映干部為民服務宗旨不夠,作風建設不強,服務能力、帶動能力較差,辦事不公開,不透明情況時有發生,干部和群眾交流不暢,引導群眾理性投訴不夠。
三、開展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作法:
一是加強對干部的學習教育。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縣社黨委高度重視,通過組織主題學習討論,明確各領導干部“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觀念,明確了黨的群眾路線是我黨取得革命勝利的法寶之一,使干部擺正自己的位置,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
二是突出多辦實事。切實將群眾要求解決的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突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廣泛了解群眾所想、所需、所憂,了解群眾對黨、政府工作的評價、意見和建議,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維護了群眾利益。
四、需要做的方面:
一是加大宣傳,實現活動參與對象全覆蓋。縣社機關干部全部參與,下基層聯系群眾,深入走訪擴大黨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實現結對幫扶的重點與全面相結合。
二是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能。在本次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領導干部尊重事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合理安排,及時化解,不走過場,不一刀切。同時要求我們更要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密切聯系群眾,依靠群眾,提高為群眾辦事的效能。
三是為群眾排憂解難,認真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切實幫助群眾,為群眾做好黨的路線政策宣傳,幫助群眾答疑解惑,疏導情緒,化解矛盾。就群眾反映的問題,認真查看,全面了解,切實落實,及時總結上報,并聯系相關職能部門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四是幫助群眾大力發展產業,為農服務,助農增收。結合各村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供銷社為服務功能,科技下鄉,培訓下鄉,提高群眾的素質,開拓群眾視野,幫助群眾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使產業組織化程度加強,發揮專業社的帶動作用,將掃帚,編織等行業做大做強。
【供銷社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報告12-09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報告范文11-21
工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報告03-28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調研報告范文09-24
工會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報告范文09-25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階段總結范文09-24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范文11-22
關于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的報告01-10
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個人自查報告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