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高中生春節調查實踐報告

時間:2022-12-09 18:42:29 實踐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中生春節調查實踐報告范文

  篇一:關于在城區開展”禁鞭“的調研報告

高中生春節調查實踐報告范文

  一、在城區開展“禁鞭”的意義

  近幾年來,我國許多大中城市相繼做出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決定,這是為什么呢我國人民燃放煙花爆竹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每逢喜慶日子,人們通過燃放煙花爆竹的方式來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

  煙花爆竹雖然可以為人們帶來很多歡樂,但是,它所帶來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這些危害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環境污染。當煙花爆竹點燃后,產生的化學物質嚴重污染空氣,對人的呼吸道及眼睛都有刺激作用,還會影響路面清潔衛生,同時爆炸聲如雷耳,據測定單個閃光雷爆炸時,其噪聲至少在130分貝以上,成為噪聲公害,嚴重擾亂了人們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二是資源浪費。市面上煙花爆竹種類繁多,價格也是參差不齊,特別是煙花類,往往價格高達百元。為了增添節日氣氛,一部分人每年都會購買大量煙花爆竹,消費量高達幾百數千,甚至有些人抱著擺闊的思想,購買的數量更多,是一種資源浪費,不利于節約型社會的創建。三是傷亡事故。近年來煙花爆竹造成的傷亡事件屢見不鮮,而且現在城鎮之中已經沒有足夠大的開闊地能讓居民安全的燃放煙花爆竹了,不少居民冒險在兩棟樓房之間、馬路、房頂等危險的地方燃放煙花爆竹,這無疑加大了安全隱患,

  既容易誘發火災,又影響道路交通安全,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身和財產損失。

  二、當前城區燃放煙花爆竹的現狀

  (一)產業現狀

  近年來,我市煙花爆竹企業只有一家,但是各種煙花爆竹銷售網點星羅棋布,這與人們的消費需求有密切關系。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需求的空間逐年增大,時常出現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

  (二)燃放情況

  近年來,民眾婚喪嫁娶、企事業單位各種慶典都在燃放煙花爆竹,尤其是春節期間,燃放量更是有增無減。而且煙花爆竹檔次越來越高,爆聲越來越大,燃放量越來越多,是目前反映最為強烈的噪聲污染。

  三、在城區開展“禁鞭”的困難

  (一)傳統文化禁錮

  燃放煙花爆竹作為一項民俗文化,傳承近千年之久,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首先,燃放煙花爆竹這一習俗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礎,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煙花爆竹是春節的節日標志物。春節所蘊含的許多文化意義需要靠它來承載,主要有:慶賀、辭舊迎新、驅邪避鬼的意義。其次,燃放煙花爆竹這一習俗有著深厚的民族心理基礎,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個農業文化,簡言之就是:物質豐裕、人丁興旺,這兩點

  都和一個熱鬧的氣氛有關,所以中國人最愛熱鬧,爆竹燃放的多,則可以最快最有效地制造出熱鬧的氣氛。

  (二)大眾認識不夠

  不少城區居民表示,燃放煙花爆竹對環境影響很大,他們支持全面禁鞭。但是,尚有相當大比例的居民對禁鞭持保留意見或反對意見,他們認為“空氣污染不能全怪鞭炮,以前放了那么多年鞭炮,也沒有霧霾”、“‘放鞭’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應當與春節、清明等法定節日具有同樣的意義,是中國千百年來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

  四、如何更好地在城區開展“禁鞭”

  由于傳承近兩千年的傳統習俗以及部分居民,尤其是中老年群眾的思想觀念,在短時間內開展全面“禁鞭”尚存在一定的困難,建議分階段逐步實施,先從前期的“禁改限”慢慢過渡,再通過大力的宣傳引導和政府采取的強有力的措施,最終實現主城區的全面“禁鞭”。

  (一)前期

  1、“禁”改“限”。 如果能夠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監管機制,以限制燃放為主,限制時間和地點,在特殊區域禁放,“禁”改“限”還是會起作用。同時,按照環境經濟學的理論,環境質量已經成為稀缺的資源,污染的費用應該由污染者承擔。所以,建議應該征收一定的“燃放煙花爆竹稅”,用以改善燃放煙花爆竹所帶來的污染。這筆錢可以用

  來為受噪聲影響嚴重的家庭或公共場所安裝具有降噪效果的雙層玻璃窗,也可以投入到新型環保煙花爆竹產品的研究中去,促進煙花爆竹產業的良性循環。

  2、開發新的煙花爆竹產品。 要從根本上解決煙花爆竹的污染,應該努力開發一種產生污染少、價格相對低廉的煙花爆竹。還有一些企業開發了噪音較小、沒有空氣污染的 電子爆竹以取代傳統的爆竹,這不失為一個較好的辦法。 隨著人們知識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新型知識分子,相信再過幾十年甚至更短的時間,人們會更加重視環境問題,而煙花爆竹帶來的環境污染也將隨之解決。同時對于燃放后的碎屑,要進行集中處理,盡量將其作為原材料,二次利用。這樣不僅可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同時又避免了資源浪費。而且,國家出臺的《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也有相關的政策支持

  (二)后期

  1、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倡導文明喜慶觀念。縣政府要及時主持召開禁鞭工作動員大會,對禁鞭工作進行動員部署,統一思想認識,明確負責人,擬定禁鞭工作責任書、禁放煙花爆竹告知書、禁鞭工作宣傳標語、行政處罰告知書等。利用電視臺、廣播、周刊、宣傳車等載體廣泛宣傳,引導居民樹立新風,移風易俗,倡導黨員干部帶頭執行不在城區劃定區域內燃放煙花爆竹。在全縣營造濃厚的禁鞭輿論氛圍,

  確保了禁鞭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2、成立機構,加大督辦協調。成立由公安、安監、民政、環保、城管、工商、房管、質監等職能部門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禁鞭工作。

  3、劃分區域范圍,加強監管力度。以主城區為主,劃定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區域。通過組建安保巡邏隊沿街巡邏、接受群眾舉報等多種措施,深入開展禁鞭工作,一方面,通過增加巡邏警力震懾違法,另一方面,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動員群眾積極向公安機關檢舉違規燃放煙花爆竹違法行為,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過打擊震懾違法,達到凈化轄區環境,規范煙花爆竹燃放管理秩序。

  4、開展專項清理整頓。每年至少組織兩次專項整治行動,對劃定區域內強化銷售環節治理。嚴禁生產和銷售國家明令禁止的產品,嚴格規范煙花爆竹準入條件。

  5、強化部門職責。一是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項目工地,要帶頭禁鞭,特別是項目工地開工、竣工,實行領導包聯監管禁鞭;二是公安部門負責在劃定區域內加大對違規燃放煙花爆竹的查處力度;三是安監、質監部門負責對禁鞭區域內違規銷售煙花爆竹收繳處罰;四是民政部門負責對禁鞭區域內婚喪嫁娶等活動管理;五是工商部門負責對賓館、酒店等禁鞭管理和宣傳;六是環保部門負責環境污染查處;七是房管部門負責禁鞭區域內小區物業管理。

  篇二: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前言:

  春節是中華民族極為醒目的文化符號。放鞭炮、貼春聯、吃年夜飯、祭祖……一個個古老的習俗,構成了春節濃濃的年味兒。在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今天,大家的生活是輕松了,然而對去傳統節日大家卻是感覺漸失了節味。鞭炮聲沒了,春聯變了,祭祖也忘了······

  而對于我們新一代的青年們,對去春節了的傳統習俗懂得也甚少。祖國的未來在我們青年,傳統習俗歷史文化都在我們的傳承。雖然現在政府在節日上做了許多措施,然而看現今的社會,春節的年味還是漸淡了,人們對去傳統的了解也漸少了。

  于是我決定利用寒假時間,對于衡陽地區人們如何過傳統節日春節做了相關調查。

  調查人員:xxx

  活動地點:

  衡陽市區及周邊部分鄉村

  調查對象:

  各個層面的群眾

  活動時間:

  20xx年1月29日至20xx年2月18日

  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采取隨機問答部分實地調查的形式,了解大家是如何看待春節以及對于春節中傳統習俗的了解情況。并在調查過程中對相關情況及其具體事例進行了記錄。

  一 網上過年成新寵。

  年年歲歲節相似,歲歲年年味不同。在春節前后的調查過程當中,我發現網絡漸漸在成為大伙新年里的新寵。網購年貨、微博拜年、網絡春晚、網上曬年味兒一鍵連通全國各地,網絡一下占盡春節年輕人的主題。一臺電腦一鍵鼠標,宅在家里輕輕松松的購物拜年就都OK了。

  與此相對應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卻抱怨“年味越來越淡了”。春節長假剛過,登錄論壇、貼吧、微博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發出這樣的感慨。生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人還在乎年味嗎?城市化進程是否沖淡了那些古老的年符號?網絡能否找回“失落”的年味,引起了人們的探尋和思考。

  雖然在調查中也有不少群眾表示對網絡過年的反對。但更多的年輕人表示,一年辛辛苦苦的工作,就是在春節好好休息下,網絡能夠使自己輕輕松松在家足不出戶就辦好所有的事情何樂不為呢。而且目前全國各地也都對于網絡新年漸漸轉向熱潮,對網絡新年的追捧也更多的反映了年輕人對與時尚潮流的追捧與當今社會對于傳統轉變的趨勢。

  網絡不僅讓祝福充滿情趣和快樂,而且將人們的情感交匯、串聯、凝聚。長假即將結束,歸家的游子又將遠去,網絡上,微博上,網友紛紛“曬團圓”“曬幸福”;也有80后集體曬春節賬單,從幾百元到上萬元的過年花銷,凸顯了年輕一代的“年關”經濟壓力,這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也讓更多人理解他們。假日尾聲,“向日葵”成為網絡熱詞,“兔年里,我要做一朵積極的向日葵,給點陽光就能燦爛。”不少網友把簡單而快樂、知足而奮進作為新年積極生活方式的標簽。

  二 炮竹聲聲聲漸輕

  每年春節,鞭炮禁、放的爭論總是一個熱門話題。出于安全、環境等因素的考慮,前幾年很多城市曾試圖“禁鞭”。但2006年之后,又有不少城市陸續放開禁令,還俗于民。衡陽市也早將禁放令給取消了。

  但在調查中大多人表示對于燃放鞭炮已不再曾經,家中所購鞭炮也是為數不多的幾封而已。對于此種變化,大家反映最要是出于安全考慮,而且再燃放鞭炮后對于空氣也嚴重影響。在精神和物質受到威脅的壓力下,人們不得不將曾經的大封鞭炮轉變為小封短封的,給孩子買的炮竹也都是一些火藥少的彩珠棒之類的炮竹。

  根據相關部門對于春節燃放鞭炮的習俗調查,72.3%的人承認“對環境有一定污染”,63.8%的人認為會導致安全問題。77.2%的人支持“應該限定燃放時間和地點”,也有39.8%的人認為“不放鞭炮還能叫過年嗎”。

  我在調查中大家也反映,炮竹燃放的確存在安全問題,但大家不會放棄這一習俗,只是對于過去的多放大放,改為小放定點燃放安全燃放。

  不少人表示沒有煙花炮竹的燃放,這年也沒味了,正是煙花炮仗給“年”帶來的快樂和儀式感,現在的我們要重視傳統習俗,不是取消,而是要引導改進它。

  三 青年一代不懂民俗

  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在我調查過程中,對于傳統習俗的了解,青年一代是知之甚少。寫春聯,祭財神,開門炮,占歲接神這種種習俗大家都表示聽說過但不清楚,對于過年先長輩拜年也不是很了解。大家表示過年的事大部分都是父母在家安排妥當的,自己并不過問。有部分年長者也反映,現在年輕人根本就不過問過年的那些習俗了,都是家里安排好了,叫他怎樣做就怎樣做,教他們也不愿意學,還嫌長輩麻煩。

  李漢秋也在網上強調,過年要有儀式感。儀式沒了,“年”的莊重也就沒了。在他看來,“家庭團聚”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它的內核是人倫感情。一個農民工不遠千里趕回家,絕不只是為了吃頓餃子。年三十團聚是儀式,大年初一向長輩拜年也是儀式。這些儀式是一定要回到家才能參與的。要是習俗沒了,那這年還能叫做“年“嗎?

  然而青年一代則多數表示是春節太過麻煩,想輕輕松松的隨便聚聚就是了,那些習俗懂不懂無所謂,只要在一起熱鬧就行了,春節圖的也不就是一熱鬧快樂,只要熱鬧快樂,那些習俗在青年一代這也就顯的有些無關緊要了。

  調查過程中也明顯的發現如今舞龍燈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都是一些中年人和小孩,青年一代幾乎是看不見了。途中一老者反映:“曾經舞燈大家都是掙著去,當時的廟堂為了防止人員過多每戶還限制了人數,可現在廟堂里派人家家戶戶的請也就只有這么一點人。現在的燈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問及當地的青年人時,則大多表示舞燈太累,拿的錢也少的厲害,而且舞燈又沒什么保護措施,常常就是舞完燈回家口里鼻子了都是炮竹灰,身上也不時會被炮竹炸到。

  過年要適應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的需要,有些老的習俗該去的就該去掉。如此的青年一代,新年在今后的時間里就真會“旺”起來“鬧”起來嗎?我想要現在的青年一代還是需要更多的去了解春節里的傳統習俗,“年”才會真正的紅起來鬧起來。

  總結:

  毫無疑問,“現在的民俗,感覺更像是花里胡哨的點綴,就好比饅頭上點的紅點一樣。這不是對民俗應有的態度。”但是,在我看來,無論是改變稱呼,還是前些年出現的“保衛春節”呼聲,都難以改變年的文化色彩越來越淡的現實,盡管這種現實有著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春節是一種文化的縮影,其中的習俗、禮儀等方面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春節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重大的影響。幾千年來,人們把心靈的祝福不斷融入春節,使之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征。我以為,傳統的春節通過代代傳承,除了文化的象征,還承擔了重要的社會功能。

  通過寒假期間的調查了解,我認為復興傳統節日,加強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并非就是對傳統節日過法的“照搬照抄”,否則就是南轅北轍,就是對時代發展和變化的漠視,這同樣是一種誤區。

  春節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繼承,更需要的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揚棄與創新,保持可持續的發展態勢,這樣才能成為開放的節日。我們應該重視傳統中具體的年節民俗事項,正是春聯、年畫、鞭炮、龍燈、獅舞、團年飯、拜年、廟會、社火、壓歲錢、年節禮物等年俗細節共同營造了年節的祥和氛圍。

  在全球化與商業化的浪潮中,春節的變化正在發生。這是必須正視的現實。春節作為民族文化遺產,它不僅需要呵護、珍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經營。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資源,只要我們經營得法,它就有著巨大的文化增值潛力。

  做為新一代的青年,我們必須得弘揚傳統,保護傳統,應是從實際行動出發,主動去了解保存中華的傳統文化,在傳承中創新是我們新一代的任務,而不是單單的做些口頭的呼喚。

  我們昭示著祖國的未來,只有我們認真行動起來,將中華傳統習俗傳承下去,年才會繼續紅下去,各種傳統節日也才會鬧起來熱起來,中華文化才會長盛不衰。

  篇三:2015寒假社會實踐報告——春節文化

  一、實踐單位

  沅江市各市區及鄉村

  二、實踐時間

  20xx年2月12日 至 20xx年3月5日 共22天

  三、實踐目的

  為響應我校對此次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傳統文化學習踐行活動,弘揚優良社會風氣;拓展學習資源和發展空間;激發學習興趣,增進生存體驗;形成服務意識,強化社會責任。

  四、實踐內容

  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我在飲食、文娛及傳統活動等方面對沅江市的春節文化習俗進行了調查。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然而各個地區風俗不盡相同。據調查,沅江市的春節習俗主要可以概括成:二十三,打揚塵、送灶神;二十四,過小年:二十九,貼春聯;大年三十熬一宿;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大年初六,把店開;七不去,八不歸;正月十五,掛燈籠。

  1、二十三,打揚塵、送灶神:打揚塵的意思就是大掃除。一般這類清潔平時是不太做得,但等到要過年的時候,就要把房間徹徹底底的清掃一遍。湖南話為“打揚塵”。每次,我家在二十三這一天打揚塵,最重要的事就要擦窗戶,尤其是室外那一側面。一年積攢的灰塵要在這一天清理的干干凈凈,更好的迎接新的一年。除了打掃,就是祭灶神了。家家戶戶要將灶臺、幾案、鍋碗瓢盆打掃干凈,在灶神像旁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貢品,我家一般用香油,但也有用糖果之類的。全家大小要在這時行禮許愿。

  2、二十四,過小年:關于小年,湖南各地過的時間有些差別。株洲等大部分地區視農歷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益陽等地以二十三為“小年”,而邵陽、婁底等地卻以正月十五日為“小年”。不過我家的小年就是這二十四這天。過小年是過年的開幕式,從這一天開始,喜慶的氣氛持續到元宵。從這天開始,餐桌上就會大魚大肉不斷,一直到元宵過后。

  3、二十九,貼春聯:春節時張貼對聯由來已久。對聯源于古代的桃符。清人所著《燕京歲時記》中說:“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街頭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后,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春聯最能體現出春節喜慶的氛圍。

  4、大年三十熬一宿:全家團圓聚飲,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團年飯。吃飯的時間是不定的,從凌晨到晚上十二點都可以,這段時間會聽到各處都有鞭炮聲,表明就是哪一家開始吃團年飯了。說到這里要講講鞭炮了,過春節放鞭炮是一個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舊時放鞭有兩個意思,一是為了驅鬼迎神、祈禱五谷豐登:二是為了增加節日歡樂的氣氛。現在更多的是增加節日氣氛了。不過現在很多城市禁鞭,無形中削弱了過年的氣氛,不過湖南好多地方過年從來就沒有禁過鞭。除夕這天晚上,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團年飯時放,意思是告訴人們吃團年飯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鐘聲敲響是放,意為辭舊迎新;另一次就是早上開門時放,表示迎來一個嶄新的美好的年頭。

  5、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這句俗語講的是大年初一兒子要攜妻帶子給自己的父母拜年;而大年初二是一家人回娘家給岳父岳母拜年:初三初四街坊互拜。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湖南人特別重禮節,常以情義待人。這幾天,街坊鄰里們都紛紛走出家門,互祝“過了一個熱鬧年”。拜年時,主人會放鞭炮以示喜慶。

  6、大年初六,把店開:初六取六六大順之意,很多商家也會選在這天開門大吉,以祝愿在新的一年里,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同時,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會選擇這一天離家外出工作,民間諺語:“三六九,往外走”,所以這幾天民航,鐵路,公路等交通系統人流量會大大增加。

  7、七不去,八不歸:到了初七初八,湖南人講究“七不去(念ke去聲,家鄉話發音),八不歸”’意思是初七不外出,初八不回家。初八這一天,“八”取“發”之意,工廠上班,商家營業,一切活動都恢復正常。以后,熟人見面,互道“請拜個遲年!”

  8、正月十五,掛燈籠: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又名燈節。有俗語說:“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燈”。元宵觀燈多是用篾扎紙糊的各式燈籠,有的掛于門頂屋檐,有的就是手拿著去游街了。這一天家家點燭于灶臺屋角,戶戶煮食元宵團。一到晚上便熱鬧非凡,不論大人小孩都會手持燈籠上街去趕廟會、唱大戲、耍獅舞龍、騎竹馬等迎春文藝活動,還有猜燈謎等等,通常是喧鬧通宵,故名鬧元宵。其中以舞龍燈最為普遍,鄉下的舞龍的隊伍是最多的了,民間認為耍龍可保清吉,所以“龍”所到之處,鼓樂齊鳴,鞭炮不絕,大家多會賜上一個紅包。湖南人拜年、看龍燈、放鞭炮之外,還有唱花鼓戲,至于正月十五吃元宵這一點全國各地全都一樣吧,就不多說了。

  五、實踐總結

  春節是中華民族闔家團圓的節日,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里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這些年,隨著科技的發展,相隔遙遠的家人,朋友一年中有很多機會能相見或交流,所以人們對春節的團圓變得不那么重視了。但是春節依舊是我心中一個最特殊的節日,在這一段時間內的團圓似乎更有一種喜慶和吉祥的感覺,或許這其中就包含了我在每年春節時對于新的一年的祝愿吧。最后,祝大家新年快樂!

【高中生春節調查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高中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8-11

調查的實踐報告04-08

春節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7-14

春節期間消費實踐調查報告01-27

高中生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工作報告04-19

高中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5篇02-10

高中生實踐報告04-15

高中生實踐報告01-18

高中生兼職的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