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護理專業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面對很多學生所學專業了解不足,為了更好的學習,并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和目標。
二、調查目的:
為了更好的了解護理專業的現狀、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護理專業人員的就業前景,以便及時做調整,為以后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
三、調查對象:任課老師
四、調查方法:訪談、參考文獻
五、調查內容
(一)、護理專業的設置情況。
護理教育是我國宏觀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為醫療事業培養合格護理人才的艱巨任務。建國以來我國護理教育為各級醫療機構培養了數以百萬計的畢業生,為提高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推動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對衛生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同時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醫療衛生服務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護理人才的數量、質量和結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衛生部、教育部共同制定的《護理、藥學和醫相關類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計劃》的精神,為更好的提高護理專業隊伍的總體素質,以適應提高護理教育更好的適應我國衛生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滿足廣大人民對衛生的需要的需求,我國在21世紀初抓住機遇,擬新開設護理學本科專業。
1、社會需求方面
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逐步實現,衛生服務模式從傳統的醫療救治逐步轉向保健、康復的心里狀態和行為方式等的全面照顧。衛生服務模式的改變增強了護理工作的作用。衛生服務體系的改革也是護理服務成為新的重要的增長點。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為了迎接老齡化的挑戰,就必須加快發展社區服務。隨著社區服務體系的健全,社區服務工作將承擔更多的初級衛生保健、流行病學調研、傳染病監控、衛生宣傳等工作,成為你公共衛生體系的重
要組成部分。社區護理者廣泛的工作在社區診所、家庭、機關、學校、廠礦等場所,從事護理、康復、健康教育等工作。老齡人口日益增多,慢性病人增加,大大的加大了護理的需求。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社區護理將形成一支穩定的隊伍,約占護理人員總數的一半以上。
2、我國護理人力資源現狀
我國總體的人力狀況明顯少于衛生行政部門的人力編排要求,也難以適應整體護理需求,甚至與出現有的醫院護士僅限于完成打針發藥。由于護士處于超負荷狀態下工作,沒有最好的精力做好基礎護理,部分工作由家屬完成,由此產生了護理質量嚴重下滑的現象。
面對對于護理人才的需求,2002-2003年衛生部護理人才需求預測研究課題組根據我國醫護人力17年的資料(1985-2001),對未來護理人力需求進行了預測,希望以這樣的目標而奮斗,到2015年我國的醫護比例應達到1:1。醫護人數均達到232.3萬人,甚至于考慮到老齡化的問題,需求應該更大,顯然,對于快接近2015年的現在來說,目標遠遠沒達到。在這間,對護理,醫學和藥學的改革,2010年,年招生數每年遞增15%;到2010年,我國各層次護理教育的招生數量比例應為中專占50%,大專占30%,本科及以上占20%。以此層次調整,我國的護理教育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3、對人才的培養
護理學專業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僅僅是對護理人員數量的需求,更是對人才的需求。于是,就此為目標,以教學工作為中心,突出本科教育,是教學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全面提高護理工作質量,面向各級醫療機構、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單位,培養出:人文社會科學、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知識及護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護理領域內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是:本專也學生主要學習相關的人文社會知識的醫院基礎、預防保健的基礎理論知識,受到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臨床護理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對服務對象實施整護理及社區健康服務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一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醫學、預防保健的基礎理論知識;
2、掌握護理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3、掌握護理急、慢性和重癥病人的護理原則、操作技術,專科護理和監護技能,并能夠應用護理程序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
4、具有社會健康服務、護理管理和護理教育的基本能力;
5、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及法規;
6、了解護理學的學科發展動態。護理學專業的主干科學:基礎醫學、護理學、心理學。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護理學導論和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內外科護理學、婦兒科護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管理學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臨床綜合實習、社區實習、論文撰寫等,一般安排不少于52周。
根據拓寬專業口徑與市場要求相結合的要求,護理學專業培養模式一般是在完成公共基礎課及部分專業基礎課之后,在進行專業方向分化,即前期趨同、后期分化。這種模式不僅僅能較快的急需的的學科輸送專科護士,滿足日益發展的醫療工作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我國護理學專業內涵的充實和各類專科護理人才隊伍的建設與提高,也能為日后將專科護士納入到畢業后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護理學專業的學生不僅僅要具有本專業所學的文化基礎知識,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知識,護理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或臨床護理等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初步的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成為高級護理人才。
(二)、護理專業的現狀及發展狀況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兼并、減員增效,使一部分人員下崗待業。相比之下醫療衛生系統相對比較穩定,已有調查中顯示,謀求護士職業主要為求穩定占首位。但由于歷史原因,我國護士學歷不高,從事的是服務性工作,社會地位不高,重醫輕護的現象較為普遍,與相應行業比較付出與收入不足,晉升機會較少,構成護士隊伍內部的不穩定性,一旦護士達到一定學歷,流失的可能性較高。院內醫技性工作、辦公室秘書等成了流失的目標。 在醫學日益發展的今天,隨著整體護理模式的不斷普及與推廣,護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正在日趨完善。因此對護士學歷的要求相應提高,各級晉升必需具有一定學歷。另外,護士為勝任日新月異的護理工作,對充實新知識的迫切性不斷增強,護士對提高學歷的迫切性已占據個人奮斗目標的首位。
護士工作集體力、與腦力與一體,長期倒班,編制緊縮,工作量大,又要確保不出差錯事故,長年累月身心疲憊,因此七成的護士感到有壓力,壓力主要來自工作緊張和休息時間少。
護士心目中對護理管理者的排序來看,實干型居首位,其次為開拓型。說明護士對管理的觀念在改變,要求管理者除了以身作則,具有解決問題,善于傾聽群眾意見,與他們交流、溝通外,還必須具有敢于冒險,善于創新、獨立思維、嘗試變革的開拓精神。護理管理者只有實干加創新才能帶領護理隊伍走向21世紀。
護理專業被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國家緊缺人才專業,予以重點扶持。世界衛生組織對各成員國衛生人才資源統計結果顯示,許多國家護理人才緊缺。在我國,護士的數量遠遠不夠,醫護比例嚴重失調。按照衛生部要求,我國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應是1:4。而目前全國1:0.61的醫護比例遠遠達不到衛生部的要求,與1:2.7的國際水平相差很大,與發達國家1:8.5的比例相差更遠。根據衛生部的統計,到2015年我國的護士數量將增加到232.3萬人,平均年凈增加11.5萬人,這為學習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隨著國際醫療市場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激增,“護士荒”現象已日益突出地擺在各國醫學界面前。未來10年,美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國家將急需200萬護理人才,國際人力資源公司已經把目光瞄準中國。世界性的護理人才資源的短缺,給我國護理人員創造了更多邁出國門、邁向國際市場就業的機會。業內專家介紹說,護理職業一直是國際上地位較高、薪水豐厚的職業之一。如護士在美國平均年薪達5萬美元,而美國缺護士30萬人。在澳洲,護士最容易找工作或獲得升遷,同時,只要擁有了澳洲注冊護士的資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聯邦國家工作的“綠卡”。英、法、德等西方發達國家對護士均有許多優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流暢的國際交流語言的護士在國際上就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再者,隨著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將來從事老人醫學的人才將走俏,保健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為熱門人才。我國近年來人口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改變,家庭結構卻呈現出小型化趨勢。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譜發生了
改變,慢性病護理的需求量增加;人們在重視身心健康的同時,對疾病的預防和自我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社區醫療保健工作面臨著難得的機遇。
目前,國內很多大中城市的醫院都設有涉外門診,而一些合資醫院以及“洋”醫院更是如雨后春筍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護理學人才在具備護理學、護理人際溝通、護理禮儀等專業知識外,還能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那么就業選擇將更為寬廣,可以從事在華的涉外醫護服務、國際技術合作交流和資料傳遞等。
(三)、護理專業相關的職業證書
醫院是人民健康保障的發源地,為了滿足醫院對護士的需求,但又不僅僅是數量的需求。國家便針對護士開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執業證書》,使得我們的護士質量的到很大的保障,也讓病人們放心的把自己的健康交到她們的手中。國家老齡化程度也越來越嚴重,他們對健康的需求、對防御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對此,國家也并不是說,讓其在社會中自由的發展,閑人口的老齡化帶來的負擔,反而是依然將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為了為他們的健康送去了保障,國家也設立了《養老護理職業資格證》。在醫學事業中,自拉寧格爾以后,對衛生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關鍵,我們只有做到最好的衛生才能提供最好的護理和治療。于是,《衛生行業護理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就這樣,在我們的生活中誕生了。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各種各樣的證書來完善我們的醫學事業。
(四)、護理專業的就業方向
隨著社會的發展,護理學就業前景將被越來越看好。護理類專業畢業生將有更加廣闊的就業空間,同時社會對護士素質也提出了更高、分工更細化的要求,學有一技之長可以以自己獨特的優勢在就業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護理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分配到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的病房、門診、急診及病房從事臨床護理工作,也可分配到社區醫療康復機構、疾病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研究所等醫療衛生部門從事社區護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在護理領域內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工作。護理學專業畢業以后不用擔心無法就業的問題,因為,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醫療行業的要求越來越
【護理專業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護理專業實習報告04-08
護理專業實習總結08-07
護理專業的實習心得05-06
護理專業實習心得04-14
護理專業實習報告05-23
護理專業實習心得11-28
護理專業最好的大學05-08
護理專業好的大學05-08
護理專業的好的大學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