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時間:2023-02-07 08:18:28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關于社會公德調查報告范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社會公德調查報告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社會公德調查報告范文

關于社會公德調查報告范文1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會公德問題

  1、環境與衛生問題

  通過調查問卷,我們了解到衛生與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任憑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在汽車站牌、廣告招貼畫、建筑物上亂涂亂畫、隨地吐痰、亂扔雜物、將咀嚼過的口香糖隨處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垃圾分類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環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亂扔廢舊電池、善待花草樹木等每個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環保行為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環境衛生問題的(否則也不會反映這些問題),但從這里我發現了一種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強的環境衛生意識,吉林市的`環境衛生現狀卻值得我們憂慮。這是不是反應出了這一現實:大家都認識到了環境衛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責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和行為,但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卻可能自己也有違背環境衛生公德的行為?

  2、文明交通問題

  文明交通問題也是吉林市民認為比較嚴重的社會公德問題,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爭搶、擁擠或行人闖紅燈、行人斜穿馬路或翻越交通護欄等是反應猶為嚴重的問題。

  3、文明禮貌問題

  調查數據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禮貌方面仍需繼續努力,以減少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文明禮貌問題主要表現為:遇事圍觀、起哄,夏天在公共場所光膀子、脫鞋、抽煙,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在公共場所爭吵、說臟話,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排序

  從總體上看,吉林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現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隨地吐痰。市民最討厭的不良行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亂扔雜物;乘坐公共交通時爭搶、擁擠;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

  三、公德實踐與公德認識的比較

  在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許多群眾自發地、積極地向我們反映他們所遇到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但是當被問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為時,您會怎樣?”時,回答結果并不不盡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會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則僅有5%的市民會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會隨大流,有人出面時也出面,沒人出面就不出頭;33%的人因為怕打擊報復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認為制止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為是有關部門的事,與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數吉林人還是屬于“理論上的長子,行動上的矮子”,光說不做。按照調查項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在保證自身利益情況下會出面制止;第二類是能夠為了維護社會公德,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類是不顧個人利益,同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做斗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數人屬于第一類,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

  四、違背社會公德現象產生的原因

  違背社會公德現象時有產生的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有如下:

  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規則不合理。對于違法行為來講,我們有明確的制度來管理、制裁違法分子,但對于違反公德行為,僅僅局限于輿論譴責,對于部分不文明行為并無規定認定那些行為不文明;還有一些有規定的行為,諸如禁止隨地吐痰,但處罰力度遠遠不夠,遂使這些不文明行為得不到根治;相反對于亂搭亂建這樣的處罰措施過于嚴厲,使得這些不文明行為變得更加隱蔽,不利于有關部門地查處,問題仍得不到解決。

關于社會公德調查報告范文2

  調查課題:

  社會公德問題

  調查時間:

  xx月xx日xx月xx日

  調查對象:

  社會所有人員

  調查類型:

  問卷調查形式

  調查地點:

  xx

  社會公德作為維護社會關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主要表現為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這5個方面。我們小組就這5個方面做了問卷調查并作出以下報告:

  本次社會公德問卷調查我們第五小組共發放問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問卷103份,回收率為98.1%。其中男士52份,占50.5%,女士51份,占49.5%。通過對回收問卷的統計、分析、計算,我們對數字進行處理并進行以下書面說明。

  在文明禮貌方面,被接受調查的民眾中,認為文明禮貌在現實生活中重要的占99.02%,其中98.1%的民眾認為自己平時做到對別人講文明,有禮貌。但是當問及您平時會不會說臟話和粗話時,8.74%的民眾表示會說,33%的民眾表示不會說,58.3%的民眾表示偶爾會說。另外就平時見到師長會不會主動問好方面,81.6%的民眾都表示會主動問好。在文明禮貌方面相對做的不好的就是臟話和粗話方面,其他方面也還帶進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為樂方面,被調查人群中,79.6%的民眾都有過助人為樂的經歷,只有少部分民眾表示沒有過助人為樂的經歷。在公交車上,68%的民眾表示愿意為老弱病殘孕等弱勢群體讓座,還有29.1%的民眾會看情況而決定為不為別人讓座,只有2.9%的民眾表示不愿為弱勢群體讓座。在當問及馬路上有人學要幫助,你會不會伸出援手時,只有31.1%的民眾表示會伸出援手,6.8%的民眾表示這種情況是不會伸出援手,看情況來定的民眾占63.1%,就這個問題,當繼續追問如果您決定不上前幫忙時的理由時,大多數的民眾都表示怕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世界太復雜,好心辦壞事的事件太多了。結果表明,在助人為樂方面,最嚴重的`主要是當今的誠信問題缺失,導致許多人需要幫助,但沒人敢去幫。要解決這類問題還得從誠信方面做起。

  在愛護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壞公物你會不會去阻止時,34%的民眾表示會上前阻止,在這方面,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員更為主動一些。看情況再決定的民眾占了51.5%,他們表示當時情況下能阻止盡量阻止,不在能力范圍就算了。還有14.6%的民眾表示這種情況自己不會去阻止。當碰倒標語牌時,絕大多數的民眾表示會把它撿起來放好,面對生活中的公共財產物品,73.8%的民眾表示會好好珍惜,23.3%的民眾表示有時會珍惜,低于2.9%的民眾不會珍惜公共物品。根據調查結果,說明在愛護公物方面還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眾的公共財產意識不強,還將有待進一步的加強。

  在保護環境方面,只有22.3%的民眾認為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強,75.7%的民眾表示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只是一般,甚至還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沒有任何環境保護意識。在公共場合,還有6.8%的民眾表示會亂扔垃圾,偶爾會會亂扔的民眾也還高達38.8%,只有54.4%的民眾在公共場合是不會亂扔垃圾的。民眾針對我國的環境保護做得怎么樣的問題,普遍都認為不好,其中,69.9%的民眾認為做得一般,24.3%民眾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處理問題上,68%的民眾表示都是直接就傾倒了,會分類在處理的民眾只占1/3。就當今我國的保護環境問題,已經是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保護環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對于我們每個人也是一樣。也許微不足道,但是每個人的努力會匯成全人類的努力,憑借著等同于征服自然的信心,來還自然環境一份清白。

  在遵紀守法方面,調查顯示,僅有41.7%民眾做到從來不闖紅燈,絕大多數民眾都會不同程度的闖紅燈。在提到道德對公民的制約作用時,只有33%的民眾認為道德規范對民眾的制約作用很大,絕大多數的民眾都表示道德本身的作用應該是很大的,但是在當今誰會,它的作用不大,甚至還有0.97%的民眾認為道德對公民沒有作用。在公共場合,61.2%的民眾表示不會插隊,6.8%的民眾有時會插隊,4.9%的民眾經常插隊,27.2%的民眾表示會偶爾插隊。在生活中,完全做到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民眾僅占17.5%,絕大部分民眾表示不完全做到,甚至還有0.97%的民眾表示自己完全沒做到。就遵紀守法方面而言,從調查數據上來看,我們這方面確實存在許多的問題。

  通過此次的問卷調查,我們對當今的社會公德意識有了一定的理解。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當今民眾大部分都不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對社會公德的五個主要內容(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大部分民眾都還不能夠意識到加強社會公德的重要性。特別是面對一些社會中的不良現象時,能夠主動指出并制止的為數甚少,大多數民眾僅能做到自律,而在社會責任感方面有待提高,在實際行動上,還需進一步加強。

  在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中,禮即公德,《論語》中孔子告訴世人不學禮,無以立簡簡單單幾個字,足以說明公德的重要性。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關注社會公德問題,擁有一顆公德心,親身力行成為社會公德的實踐者。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發展,社會公德教育與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已經成為當前影響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當今社會物質財富正在極大地豐富人們的生活,但卻在一定程度上貧乏了我們的精神世界。當然,目前雖然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甚至令人擔憂的現象,但是,社會公德總體上是好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民的精神財富也能像物質財富一樣不斷豐富。

  總之,我們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社會公德是整個民族的艱巨工程。單獨依靠一個教師、一所學校亦或是某個地區是無法完成歷史重托和社會所賦予的重任的。這需要全體民眾共同投身于社會公德的建設中去,更需要政府發揮其巨大的引導作用,這既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更是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繼續創造這筆巨大而寶貴的精神財富。

關于社會公德調查報告范文3

  一、引言:

  作為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是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范。所以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就所在院校(北京交通大學)電信學院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調查對象為大二學生。利用自制問卷預調查5份,結果發現在問卷的問題設計、語言文字以及格式排版等存在些問題。特別是在問題的設計上,起初有像“你覺得大學生社會公德素質怎么樣”的主觀問題,導致很多問卷在該問題上都是空白或寥寥幾句話,關鍵是這種問題對本次的調查無益,所以我對問卷進行一番調整,并自己填寫問卷,以被調查者的角度審視設計的問卷。隨后對40名電信學生進行了匿名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5份,其中男生21份,女生14份。

  二、調查數據分析:

  總體概況

  經過數據分析顯示,雖然有一小部分的學生在一些方面存在缺陷,但當今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也就說明了對基本的道德行為和范疇,大家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的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大學生作為時代的先鋒更應認識到社會公德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踐行之,而要想提高社會公德意識,則要求我們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

  這次調查主要涉及文明禮貌,助人為樂和遵紀守法和對社會公德整體認識的問題。下面將就這幾方面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展現和分析。

  助人為樂

  關心體貼他人,在他人急需的時候收集整理,能主動熱情地給予幫助和照顧,急人之急,幫人之苦,憂人之憂,救人之危,在別人得到幫助的同時自已也能從中得到快樂,這是人的一種高尚行為。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學生應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中,對于社區服務和公益活動,31.43%的人覺得很有意義并樂于參加,45.71%的人有時間才會去,22.86%的人則不樂于參加。而對于愛心募捐活動,經常參加的有34.29%,偶爾參加的為60%。而對于參加的動機,絕大部分人都認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于得到的結果我覺得大學生雖然知曉這種活動的必要性,但未能踐行,說明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待提高。

  對于乞討的態度,80%的人會是視對象而定,只有17.14%的人會伸出援助之手。視對象而定的人覺得有勞動能力的人不應乞討,所以不幫,再者則是因為現在社會上騙子比較多;而幫的情況下主要是出于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傳統文化的影響。我覺得這樣的結果可以理解,社會的陰暗面多少會影響人們的判斷取向。但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大家能伸出援助之手,因為即使對方四肢健全,可以存在欺騙嫌疑,只要你幫助的人里面有真正需要幫助的,哪怕只有那么幾個,我覺得這是值得的,也許就是你那不起眼的一兩元錢,說不定就能幫助他們度過苦難。所以,這進一步說明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確實有待提高。

  文明禮貌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貌,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也是調整和規范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

  當在公交車上遇到弱勢全體時,80%的人會主動讓座,其余20%的人則有時會讓,大家普遍尊老愛幼相當必要,需要給予弱勢群體以同情和幫助。說明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持肯定態度。

  對公共場合吸煙的行為74.29%的人很反感,17.14%的人較反感;而當公共場合有人插隊時,82.86%的會在內心抱怨,8.57%的人會馬上制止。

  以上數據都說明了在文明禮貌層面,大學生有較高的道德修養。

  遵紀守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建設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在全社會形成“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念,讓遵紀守法成為我們的責任。

  調查結果顯示,20%的人堅決不會闖紅燈,45.71%的人在趕時間的時候會,而31.43%的人在沒有車經過的時候會;當撿到物品時,91.43%的人會主動交公;但當看到校園內的消防栓損壞時,會告知相關人員和若無其事的人則幾乎對半。以上數據都揭露出了當代大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有待加強。這是由于當今的特定社會現象使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而當問及對社會公德是什么概念時,68.57%的人認為是心理上對社會的熱愛從而希望它變得更好,并盡全力支持;而14.29%的人會偶爾用行動支持。這表明大學生對社會公德的理解是很準確的,沒有太大的偏差。

  三、大學生社會公德情況總結:

  通過如上數據的初步分析,可將大學生社會公德狀況總結如下:

  遵守社會公德對于從小受正規教育的當今大學生而言,應該是道德的底限。雖然多數大學生能按照公德的要求去行事,但落實到每一項,有很多同學達不到公德的要求。換句話說,社會主義道德觀雖然依然占據一定的優勢,但也并不是一統天下,其它的道德觀、價值觀已經對其形成了一定的沖擊。列如家庭成員道德水平的參差不齊從小就對孩子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如今社會處于轉型期,非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在社會上大量存在,也會使大學生的公德觀發生一定的改變。

  大學生在踐行社會公德方面存在比較嚴重的“知”“行”脫節問題。當公共場所出現插隊情況時,82.86%的學生選擇了沉默,而只有8.57%的人會馬上制止的數據讓人難免有點心寒。所以道德對于多數學生而言,都只停留在“知”的層面,而沒能去“行”。而作為將“知行”作為校訓的交大學子更應盡快改變這種現狀。

  四、應對措施:

  作為個人,在平時要從我做起,嚴于律己,增強修養,樹立社會公德意識,不斷端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家庭中,父母應以身作則,提高重視度,為孩子做好榜樣;家庭成員間可互相監督勸導,爭做模范家庭。

  學校則應積極舉辦公德素質宣傳,時常進行道德素質演講;盡快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更重要的是要不斷改善校園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道德觀念。

  國家社會要做好監督、引導工作,加大對損害公共利益行為的懲罰力度,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

關于社會公德調查報告范文4

  調查起因:

  在學習了《遵守社會公德 維護公共秩序》的基本內容后,同學們非常渴望了社會公德的現狀,在史華紅老師的積極倡導下,我組進行了校內調查實踐活動。

  調查目的:

  了解我校社會公德水平的基本現狀,在實踐中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范。

  調查時間:

  20xx年11月17~22日

  調查地點:

  xx

  調查對象:

  在校學生

  調查人員:

  敬業隊全體成員

  調查方法:

  訪談、口頭提問調查

  調查過程:

  在校內隨機找同學進行訪談

  文明禮貌:

  1.在路上碰到老師是否問好?

  2.在公交車上是否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

  3.在同學有困難是否積極主動幫助?

  保護環境:

  1.是否會隨手丟垃圾?

  2.碰到垃圾是否主動撿起?

  3.是否踐踏草坪隨地吐痰?

  遵紀守法:

  1.是否熟知校紀校規?

  2.是否有過打架斗毆行為?

  3.是否有過考試作弊行為?

  調查結果: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范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0%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90%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0%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了解,當外出制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后再丟”,有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的人可能礙于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有的人會馬上弄干凈,而有的'人想弄干凈但最終沒做,其余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別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盡量逃避。對于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復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了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于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

  調查總結:調查結果顯示,我校學生社會公德狀況良好,基本符合一名當代合格大學生的標準,但仍有許多方面的不足,針對一些問題,我們應該繼續大力倡導社會公德意識,時刻謹記社會公德的標準,并按這種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揚優點,彌補不足,讓自己變的更完美更好的做一名社會公德形象大使。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社會公德的調查報告04-18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03-16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樣本05-02

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調查報告05-04

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06-09

有關于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調查報告05-03

關于大學生社會公德狀況調查報告05-09

社會公德作文04-06

倡導社會公德倡議書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