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的詩歌雜談精選
一
關于昨晚的《在水一方》為例吧。其實這篇寫的并不好,不過我還是寫了。大家都以為我寫的是對一位心愛姑娘的追求,其實不然。我寫的是在水一方,那么在水一方的究竟是什么,我并沒有詳說?梢允且晃恍膼鄣墓媚铮部梢允且环葑非罄硐氲某嗾\之心。其實我的本意是引申為美好的事物。本文主要是對美好事物的一種追求。首先來說,浮萍,一種草本植物,多生活在田野或者湖泊之中,幾乎沒有在江海里瞧見他們,這是一種喜歡潮濕,多雨的地方,在農村比較常見,其實我是把這個意象引申為出身在農村的這樣一個“宅男”(因為本人是男性,一般以詩中主角多為男性)在外飄蕩。結合自己現在在外讀書,事業,學業,愛情均是一事無成,隨歲月一起漂泊,為的就是對這些(愛情,事業。學業)的追求。不管天涯海角,也永不停下匆忙的腳步去追尋,或許世態炎涼,抹去了崢嶸風華,但也不會自甘平庸,想過著隱居般的“桃園生活” ,雖然順時而生,就像水往低處流似的,順著時代的潮流前行,但若為了追求心中的美好事物,我也將逆流而行,風雨無阻。不管前行的路上遇到多大的困難或艱險,也將乘風破浪,勇往直前,不徘徊,不退縮。當然并不是,你想追求就能夠追求得到的,從唯物論的角度來講,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現實不會因為你的想法就一定必須達到,或許到死那一刻還是沒有達到,就像梵高一樣,終究一生也沒有賣出去一幅畫。但就算如此,也不言放棄。留下一顆希望的種子生根發芽,堅定不移的追求。不追求永遠達不到,追求了,有能達到的可能,因為她仿若在水一樣,不追尋則朦朧,追尋則清晰。還有就是現實浮萍是可以以種子的.形式繁衍的,一般播種的季節是在春夏兩季。我在以浮萍為主體意象的時候,是會查閱相關的資料和現實的實際情況相符合的。當然,文學允許天馬行空,但還是不要胡別亂造為好,當然都是自己對文學的一種認識或者說態度而已(此觀點僅僅是此類文章,比如玄幻,武俠就另當別論)。
二
其實我喜歡的是給詩歌的意象賦予深刻的內涵,并不是表面的一些東西。當然懂我者,賞之;不懂我者,鄙之。我則榮辱不驚,我行我素。作文寫詩不是為嘩眾而取寵,只為賦詩而懂我,以為知己,如是而已!例如《不若不見》‘《讀你的詩》等等。我的詩歌一般以靜態美,一種安靜祥和,美好和諧的主體意象 ,當然也并不是全部,例如《父親的莊稼地》《半世容顏》《窗外》等等。其中《半世容顏》主要寫的是英雄-江山——美人的狗血劇情。就是剛開始男主角馳馬邊疆,征戰沙場,男兒志在四方,建功立業,讓伊人等君歸來。這英雄功成身退,歸隱田園,卻獨留一個人倚欄獨醉,自斟自飲,落寞蕭瑟,那姑娘文中只在最后一句寫出了為你傾半世容顏。細心的讀者就會發現,那女主角怎樣了?是另有佳歡,還是因為男子政敵而逝,怎么只傾半世容顏?而喝酒買醉是因為她另有新歡而頹還是因自己而死而自愧自責,麻醉自己呢?懸念留給細心的讀者慢慢聯想。我的好多詩歌都需慢慢品味,太多的結局都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給予詩歌無限的生命力去供細心讀者想象。
三
對于現代詩歌來講,詩歌形式變化萬千,不拘于長短或多少。 我比較傾向于短詩,越短越好,不愛寫長詩。當然并不是長詩不好,例如《孔雀東南飛》,雖然是古代樂府,但是是一篇典型的敘事長詩,寫的很好。還有我喜歡天馬行空·般的句式,偶爾或許寫幾句排比式的詩組,但不像莫言的《你不懂我。我不怪你》還有倉央嘉措的《見與不見》那樣完全是一個模板刻出來句式的純粹。我喜歡自由,這點或許是受徐志摩詩的影響吧!
【關于我的詩歌雜談精選】相關文章:
1.《雜談》的詩歌
3.隨心雜談詩歌
4.隨筆雜談詩歌
5.午夜雜談現代詩歌
6.社會雜談現代詩歌